“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身为一名学者,必须要心怀家国,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在接受凤凰网陕西频道专访时说道。
卢山冰,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现代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级教学名师,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先后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重要论文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20部。先后主持科研课题80项,近5年主持“一带一路”课题二十余项。
走进科研 是偶然更是必然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个人的迅速成长,往往是通过严格的自律来实现的。“现在河北的衡水中学很出名,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当时我看到新闻后心里就想,其实在30多年前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对卢山冰而言,他一生中最充实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他的高中时期。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现在常常用来形容高考的艰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句话的意义则更加沉重。在河北省藁城中学高二文科班读书时期,为了考上大学,卢山冰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业上,几点几分做什么,几点几分看哪本书,做完多少题以后才喝一口水,多少作业完成了才去上一个厕所……几乎把每一分时间都利用到了极致。“那时候考大学是很难的,大概只有5%的一个概率,当时我所在的学校还是省级重点中学,我们班上有60个人,第一年考上大学的同学只有四五个”,回忆起往事,卢山冰有些感慨,“记得当时我考了全县第二,可惜不是县状元,这件事直到现在都让我耿耿于怀”。
“当时考大学填报志愿,我的第一和第二志愿分别是北大和复旦,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其实是第三志愿,结果没想到真的录到了第三志愿这里。”讲起与西北结缘,卢山冰说道,或许这就是一切的开端。
自律并不仅仅是一种行动上的实践,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规划的理性思考与坚定信念。从卢山冰青年时的求学经历中可以看出微妙的变化,由哲学转向科技哲学,最终又进入了经济学,卢山冰说道:“哲学的人文底色,科技哲学带给了我工科思维,以及经济学的独特视角,这三个阶段是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也是自我逐步完善的过程。”
一个人究竟能否准确地把握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呢?人生的道路仿佛是由无数个偶然的选择串联而成,但又早早暗藏了必然的种子。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正读初中的卢山冰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无数的构想,文学家、诗人、科学家、官员……都是他曾预想过的未来。如今卢山冰最认可的,当属自己的学者身份。
踏足丝路 有浪漫更有责任
“对我而言,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研究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作,它已经融入进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生命的重要组成。”提及丝绸之路研究,身为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的卢山冰感触颇深,自他开始丝路研究以来,已经在其中投入了近8年的时光。
“在2013年9月7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许多人对于丝绸之路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读书时课本中提到的古代东西方间贸易路线的概念。其实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往来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宗教沟通、技术传播的通道,更是人类迁徙的通道”,卢山冰讲道,“北部的丝路由蒙古草原为始,中部的丝路则是自长安向西而进,南部的丝路则是茶马古道,另外还有海上丝路。整体上宛如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充斥着冒险与机遇,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除了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令人着迷外,对于沿线国家而言,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依旧重大。卢山冰说:“在吉尔吉斯斯坦,当地人对中资企业的态度非常友好,因为我们在真真正正地帮助他们富起来。”
丝路沿线的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几乎没有重工业的中亚国家,曾经全国都没有一家炼油厂,汽油全部依赖进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陕煤集团投资成立的中亚能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了中大石油炼油项目,并选择在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化工学院进行技术人员培训,预计用10年时间培养1000名技术工人,在首届的开班仪式上,一名吉尔吉斯斯坦的女生说她真的很高兴,很感谢给了她一个机会,一个让她的家庭富裕起来的机会。因为在中资企业工作的收入普遍是当地人收入的三倍。在吉尔吉斯斯坦,一个大学教授一个月收入可能才300美元,但在中资企业工作则可以拿到6000~7000元。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进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实践平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身为一名学者,要向国家尽责,研究“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施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学者来说,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卢山冰说到。
迈向未来 讲精神更讲传承
“科学家精神最基本精神是‘求真’,是一种敢于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其次则是要有‘意义’,对科学进展、对技术创新,甚至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做科研必须明白自己身上有这种责任。”这份精神除了卢山冰自己始终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外,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也将这份精神不断地传承了下去。
“研究任务重的时期,我和学生一起加班加点做科研。几年前,在研究院刚起步时,我名下的研究生刚来到我这里报到,我会直接给他一床被子、褥子、枕头,就放在研究室地上。项目组的成员晚上累了直接就在研究室睡觉,的确是十分辛苦。”卢山冰说,“当时有很多人感叹,卢老师怎么这样培养自己学生?”
对于应当如何培养学生,卢山冰有着自己的观点。“做我的学生必须要做好角色的转变,不能再是一个单纯的学生,要是一个研究者,不能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而是要做一个社会财富的贡献者”,卢山冰说道,“他们常常说跟着我读研究生,既是在校学习、也是提前上班,开始职业化训练,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带着同宿舍研究生来一起跟着我们做项目。实打实地搞科研、做项目的确很累,但对他们的提升也是最快的”。尽管辛苦,但现在很多早已毕业的学生提起跟卢老师做研究的日子,都认为那是其一生中最充实、最丰富、感觉最有价值的时候。
对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但卢山冰更有着温情的一面。曾经有一名学生在考研备考最困惑的时候想要放弃,他写了一封信邮件发给卢老师,卢老师也给他回了信,回信中对他进行了真诚的鼓励鼓舞,“现在那封信还留在他的邮箱里面,他常常和我讲,一旦他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看看那封邮件,重新让自己振作起来”。如今,那名学生已经如愿以偿,在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与卢山冰老师也始终保持着联系。“立德树人,不光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在学生的人生中的给予指导、引领。”
作为一名学者,卢山冰潜心研究专业领域,为政策规划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老师,卢山冰谆谆教导学生,培养学生成才树德。每一重身份都是一份责任,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老师,卢山冰始终秉持初心未改,不畏惧、勇作为,在“求真”路上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原文链接:http://sn.ifeng.com/c/83hO4Xry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