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在地球上到底能活多久?
大家熟知的恐龙
生存时间最多不超过2亿年
史前生命三叶虫
存活最多不超过3亿年
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
经统计平均繁衍寿命
仅有100万~200万年
但有一种腕足动物舌形贝
从寒武纪早期开始出现
经受住了“五次生命大绝灭”事件后
延续至今
图示5亿年以来“活化石”舌形贝类的壳体形态及演变
近日,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地质学系研究团队通过对5.2亿年以来的舌形贝腕足动物壳体进行大数据整理分析和壳体形态解剖研究,得出舌形贝类穴居型生活方式早在奥陶时期就已建立,其壳体形态和生活方式(包括固着、黏附、群居和穴居)多样性达到高峰。随后,穴居型和群居型生活类型在奥陶纪末和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被随机性地保留下来。
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3月9日凌晨在线发表于Cell出版集团的综合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三叶虫、恐龙、哺乳动物和腕足动物舌形贝地史延限(红线表示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
腕足动物舌形贝(lingulid)被达尔文定义为“活化石”。由于其形似豆芽菜,因此被称作“海豆芽”。它自寒武纪早期出现,历经了地球动物出现以来所有的磨难和自然灾害,尤其是经受了地球最严重的“五次生物大绝灭”事件而繁衍至今。目前仍分布在我国广西和日本、新西兰等地的近岸浅海地区,成为当地桌上的一道美食。
寒武纪大爆发期间腕足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分层结构(包括锚定、固着和附着生活类型)
5.2亿年以来,舌形贝一直生活在泥质海底,其壳体3~5厘米,最大不超过十几厘米,占有的生态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也被称作“草根”动物。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们通过多变的壳体形态,不断探索、改变和硬化着海洋底质表面,并在奥陶纪时期属种多样性和壳体形态多样性达到空前繁盛,演化出了包括穴居的生活类型和葡萄串状群体生活等多种壳体类型。就是这种“多样性”积累,腕足动物舌形贝类在面对显生宙的五次大绝灭中,尤其是显生宙生物灭绝率最高的奥陶纪和二叠纪两次大绝灭事件中,有了“足够的可能”,致使穴居的生活类型(Lingulids)作为一种自然选择,得以生存。
通过支序分析、形态空间测量和谱系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纪后随机演化是主导现代舌形贝演化的外在动力。因此,腕足动物舌形贝在寒武纪大爆发出现后,经过自然选择的演化,壳体多样性得到空前发展。但在显生宙之后的两次或多次大绝灭事件中,壳体两侧平直的穴居类群得到了强有力的随机遴选,导致自然选择在奥陶纪之后舌形贝漫长的形态和生态演化中很少或者无法发挥作用。
拓展知识:显生宙
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是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动物以来的阶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从距今大约5.4亿年前延续至今,5.4亿年前,寒武纪始,生物逐渐演化出较高级的动物,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故称显生宙。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NYyGAJ8JclXNn0-9x_G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