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士研究生,一年去学校图书馆840次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在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图书馆内,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李胜垒和中东研究所的汪志远,正如往常一般,仔细翻阅着手中的书籍。

据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年度师生阅读大数据统计,2022年4月23日——2023年4月10日,李胜垒去图书馆的次数达840次,汪志远共计借阅图书421册,分别是去图书馆次数最多和借阅量最大的学生,阅读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世界的滋养。

“读书是每个人增知广见、成才成人的方式。自从我读研究生以来,就时常进入学校图书馆看书学习。”李胜垒说,“它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获得了内心的安宁,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李胜垒每天早上七八点左右去图书馆学习,除了中午小憩一会儿,一直学习到晚上才回宿舍休息,这种习惯,持续于他的整个读博期间。“我是学中国思想史的,平时看中国思想史方面的书比较多,束景南的《朱子大传》让我印象最深刻。”李胜垒表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的一生,讲述了朱熹从一名青年学子立志成为圣贤,著书立说,最终成为一名大思想家的故事。

“读书要博,古今中外,都应泛观博览。读书要精和专,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逢世界读书日,李胜垒也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读书的习惯,与书为伴,将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曾总结了读书之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这些方法永不过时,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用“未尝一日不读书”来形容“嗜书如命”的汪志远,再恰当不过。作为一名2021级的博士研究生,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于读书,就连外出也会随身携带一本比较有趣的书籍进行碎片化阅读当作放松。

汪志远涉猎广泛,除了专业研究的史学方向,他对文学、哲学和科技类书籍也很感兴趣,其中与历史的渊源要从小说起。“上小学开始,我就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旧时的历史课本就是我的学习启蒙,直到高二那年我读了一本历史学专著《南明史》,才发现历史学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么刻板,也并不是非黑即白,需要去探索和研究如何还原、接近历史的真相。”汪志远说。

“将关键内容‘读厚’,把边缘内容‘读薄’。”如何在一年时间内“消化”如此大量的书籍,汪志远有他自成一派的读书方法。“首先阅读时有目的、有指向性地捕捉关键信息,及时补充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快速阅读已经掌握的知识,精读重要的内容,对于自己需要的部分反复阅读。做好读书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知识体系里没有的内容。可以建立自己的‘记忆宫殿’,将知识、好句、好的文章结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不同内容分类存放。”

此外,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也十分注重引导师生通过“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素质、增长知识才干,并开展了“淬炼思想强信念 凝心铸魂育新人”主题读书活动。

“书籍是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大学开展读书活动,就是要读‘大’书、读好书,通过持续读书和不断思考,更好地了解自身与国家、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准确把握和履行好我们的时代责任和使命。” 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王亚杰说。

原文链接:http://sn.people.com.cn/n2/2023/0423/c226647-40388523.html

< 上一篇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六|揭开商周文明的密码

去南极科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