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陆航)12月24日,乐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主办的“比较考古学:全球视野与前沿方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追踪全球考古学最新动态,共同探索中外考古学各个领域的新方法与新进展,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提出,比较考古学包含三种方式。一是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比较;二是不同国家考古学方法之间的比较;三是考古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比较。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以李学勤先生、夏鼐先生的经历为例,分享了“比较考古学”这一理念在中国考古学界、史学界的悠久渊源与广阔空间。他认为,全球视野和前沿方法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真正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局观出发,关注前沿技术与方法,通过学术研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考古学在进行历史重建时一贯以不平等或等级制的强化来探讨社会的复杂性,但并非所有社会结构的形式都以等级为基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陈淳提出,当下一
些考古学家开始用异构或平序等术语探讨非等级化的社会结构,并形容这种社会结构不是由层级而是由节点、链接和网络组成的复杂系统。异构或平序与等级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彼此交织的。在研究中引入异构或平序的概念,有助于考古学家重视那些并不符合等级制模型的各种不同社会。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新思潮影响下,考古学家逐渐认识到以往的研究视角均是以人为中心,于是出现了“本体论与物的转向”思潮。在这一思潮影响下,考古学家
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一本体论角度分析考古材料,以此为基础进行历史叙事,研究农业起源、新文化现象的出现、社会文化变化、复杂社会与城市化兴起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论能够在加强田野考古发掘质量与多学科研究、促进科技考古同考古学与社会理论的融合、扩宽考古学阐释视角等方面推动中国考古学发展。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730&eid=48112&sid=222633&idate=12_2023-12-29